查询间隔10秒
“四条丝路”协同发力 加快培育枢纽经济
来源:郑州市商务局  时间:2022-03-15 09:39  
近年来,郑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和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放大“枢纽+开放”比较优势,“四条丝绸之路”协同推进,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枢纽经济持续加速发展。2021年,全市开放型经济指标在疫情和暴雨的双重袭扰下依然实现正增长,实际吸收外资金额48.6亿美元,同比增长4.4%;新签约项目458个,签约总额6507.9亿元;外贸进出口完成5892.1亿元,同比增长19.1%。

近年来,郑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和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放大“枢纽+开放”比较优势,“四条丝绸之路”协同推进,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枢纽经济持续加速发展。2021年,全市开放型经济指标在疫情和暴雨的双重袭扰下依然实现正增长,实际吸收外资金额48.6亿美元,同比增长4.4%;新签约项目458个,签约总额6507.9亿元;外贸进出口完成5892.1亿元,同比增长19.1%。 

一、空中丝绸之路强基扩面。持续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建设。以郑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实施卢货航亚太枢纽和运营基地、郑州机场南北货运区工程,机场货运运力、全货机航线数量、航班量及通航城市数量均居中部第1位,初步形成了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枢纽航线网络。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为中心,以电子货运、海外货站、空空中转等三大试点项目为牵引,探索引领航空货运行业创新发展。2021年郑州机场累计完成货邮吞吐量70.5万吨,同比增长10.2%,全国排名第6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40强;开通全货机航线48条,其中国际地区全货机航线38条,“空中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陆上丝绸之路提质增量。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和国际陆港第二节点建设,第二家班列运营平台(新丝路港投公司)开行,形成“一平台、多主体”开行国际班列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冷链业务、数字班列、定制班列,实现“运、贸、产”三位一体融合发展。2021年,郑州国际货运班列共开行2002班,同比增长77.8%;货值75亿美元,同比增长74%;货重121.8万吨,同比增长68.3%。其中中欧班列(郑州)全年累计开行班列1546班次,班次、货值、货重同比分别增长37.6%、40.1%、41.2%,新开通5条国际线路,形成了“十三站点、六口岸”国际物流网络体系,网络遍布欧盟、俄罗斯和中亚地区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的网络,境内外合作伙伴逾6000家。

三、网上丝绸之路创新突破。以新郑综保区、经开综保区为两极引领,金水区、管城区、高新区、二七区“四区辐射、多园发展、全域竞合协同”的跨境电商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单一窗口”平台入驻企业近2万家,服务上下游企业4万余家,进出口业务单量连续6年实现翻番式增长。跨境商品从申报到放行时效提升至5分钟,2021年跨境电商“9710、9810”业务规模突破2.4亿元。创新开通全货机跨境电商包机,提高国际物流服务效率30%以上,货品投放误差率为0,企业物流成本降低20%。2021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完成1092.5亿元,同比增长17.4%,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综试区城市第3,省会城市第2。

四、海上丝绸之路无缝衔接。不断强化与中铁联集及连云港、天津等港口合作,建设以东向为主的海铁联运国际通道,引导扶持相关物流企业,通过海铁、海公等多式联运方式,逐步构筑起郑州至港口间经济快捷、低碳环保的物流大通道。目前全市已开通6条海铁联运线路,分别是郑州—胶州港,郑州—连云港,郑州—青岛港,郑州—天津港,郑州—北仑港等地的海铁联运班列,郑州—上海杨浦港铁海联运线路,实现与青岛、连云港、天津、宁波、上海等港口无缝衔接。建设郑州港运贸一体化多式联运综合信息平台,增强铁海联运物流供应链服务和运输能力。明泰铝业、上汽集团、东风日产等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均选择了海公铁多式联运模式,“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郑州对外贸易不可或缺的一环。2021年,郑州中心站海铁联运到发集装箱17930标箱,同比增长18.6%。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