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国际商报:步行街改造提升目标更清晰
来源:本站  时间:2020-01-03 16:59  

岁末年初,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这项工作愈加火热起来。在商务部设定的2020年“6+1”重点工作中,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仍是其中之一。而就在2019年年底召开的最后一场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同样位列其中。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在一些城市开展试点基础上,有序合理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会议要求,坚持地方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消费者选择,促进形成一批人气旺、特色强、有文化底蕴的步行街;在优化营商和消费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加快配套公共设施便利化、智能化改造,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实效,防止一哄而上、搞形象工程。

面貌改善环境优化

2018年年底,商务部在11条步行街启动首批试点。一年来,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积极成效。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钟山在2019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表示,商务部与各地方、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积极推进试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改造、高水平运营。“11条步行街中,5条已完成改造,其他6条边营业边改造,街区面貌明显改善,消费环境不断优化。2019年前11个月,11条步行街客流量达8.3亿人次,增长21.2%;营业额达1151亿元、增长17.3%。”

谈及步行街街区面貌明显改善,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在2019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媒体吹风会上介绍,各地围绕交通路网、立面地面、设施设备、绿化亮化等要素,加强街区环境改造,着力打造美观舒适、富有特色、便利安全的街区风貌和步行环境,一批重点项目已经落地,部分街区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总体而言,一年来各步行街街区面貌明显改善,供给质量逐步提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对于步行街供给质量逐步提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尹虹发布了一系列数据:11条步行街累计改造商业载体80多万平方米,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900多个,新增旗舰店、首店80余家,一大批老字号和特色品牌在街区落地,线上线下融合、商旅文联动发展。与此同时,各地以“步行街无假货”为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政策举措,创新管理手段,步行街管理和运营机制逐步完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不断优化。

特色更强更有底蕴

“当前,我国的步行街在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广大居民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过,随着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深入推进,步行街仍存在进一步改造提升的空间。比如,我国步行街数量虽然不少,但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很多街道定位尚不清晰,吸引力和集聚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老旧街区的升级改造力度不够,软硬件设施、绿化景观、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不足;大部分步行街缺乏统一的运营管理主体,导致改造升级进度迟缓等。

付一夫认为,未来,在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过程中,各地首先应着力加强整体规划布局,明确步行街在城市中的发展定位,在对标国际一流街区的同时,兼顾本地特色;其次,要优化街区环境,统筹周边商业资源,提高商业质量。

“尤其要注重增强步行街的文化底蕴,依托于当地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将其融入步行街建设和改造之中。”付一夫认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方特产、老字号的带动作用,实现城市现代化和人文底蕴的和谐统一。

中商商业发展规划院院长贾世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亦强调,各地应当充分挖掘本地文化,增强文化底蕴,保护好既有的文化设施和人文景观,传承中国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情,促进商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步行街。

“千万不要把步行街建成一个单纯的购物中心。”贾世冬说道,首批试点的11条步行街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比如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定位世界名街,展现中国形象;成都宽窄巷子、南京夫子庙、西安新唐人街突出中国历史文化,充分体现商业、旅游和文化的融合;杭州湖滨路充分发挥杭州在电子商务和物流方面的领先优势,拟打造成为中国新零售示范步行街。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